尿液再生饮用,太空饮水蕴藏着什么航天黑科技?
7月4日,天宫空间站中国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出舱活动长达7个多小时,顺利完成各项预定任务。
航天员出舱需要身着包括保暖、液冷通风、加压气密等里三层外三层的特殊航天服,来抵御太空的真空环境、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对人体造成的巨大危害。
在厚厚的航天服里面闷了7个多小时,大家可能会比较好奇,如果航天员口渴了想喝水了怎么办?
其实在这方面,我们的航天员被照顾得非常周到,据专家介绍,航天员的出舱服里面一般都备有一个小食品袋和饮水袋子,放在容易拿取的位置,比如前胸部位,航天员口渴的话是可以随时喝水的,当然也不怕水乱跑了。
此次任务中3位航天员需要在空间站里生活3个月,作为生命之源,水是物资舱中必不可少的物资。
按照人体每天正常饮水量约为2升计算,根据当前国际航天平均运载成本,1升水的发射成本约为14万元至35万元不等,如果三位航天员日常所需饮水全部由地面运输,那么此项费用至少需要7560万元。
然而,我们从天舟2号货运飞船可以看出,水资源仅占很小一部分,那么航天员的日常饮用水从何而来呢?
为了降低空间站的运营成本,提供清洁的供水来源,我国航天员再生生保团队研制了一种环控生保技术,作为天和核心舱控环生保关键子系统之一,它可以将尿提纯,使之变成可饮用的水,虽然常人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它已经实现空间站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如今的航天饮用水处理技术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晶,最早的航天饮用水处理技术就是反渗透膜,由美国科学家根据海鸥净化海水原理研制出,后被应用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可以使太空船不用运载大量的饮用水升空,解决航天员太空用水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渗透技术这项原本运用于航天领域的技术也被运用到家用净水器中,进入了千家万户。
反渗透滤芯过滤精度可达0.0001微米,家庭饮用水中可能受到二次污染含有的余氯、细菌病毒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都能通过这项航天技术过滤净化成直饮水,供家庭成员健康饮用。
(安吉尔 A7 Pro 中国航天版大水量净水器)
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升空,标志着太空格局的重大改变,对中国航天事业来说具有历史性意义。也许普通人登上太空过上如今航天员体验的生活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通过家用净水器享受到航天级别的净水体验。